「你養我小,我養你老。這是我們很基本的一個傳統,也是人類得以延續的傳統。」
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,也是父母生命的傳承,在父母的心中,孩子是自己用愛澆灌的結晶,也是自己對未來的依仗。
在我們年輕的時候,照顧著孩子一點點長大,父母為了孩子付出了青春,在年輕時候辛辛苦苦的為孩子打拼。
而當孩子長大之後,自己也有了自理的能力,不僅自己要養活自己,以後還要養活父母,父母沒有了掙錢的能力,子女就要進到贍養的義務。
都說「母愛如水,父愛如山」,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發自內心,也是出於本能,為了孩子,父母可以傾盡自己的所有。
在新聞上我們不免能看到種種父母為了孩子付出的新聞,比如孩子生病,父母衣不解帶的照顧著,比如孩子的身體出了問題,父母就算砸鍋賣鐵也要救孩子。
為了孩子的健康,父母可以傾其所有,賣車、賣房子、借錢等等,想要付出一切來救孩子的性命。
但是,如果二者的角色互換,當孩子要賣車、賣房拯救父母,那孩子會和父母做同樣的選擇嗎?
前幾天,在網路上曾看到這樣一則新聞,一個8旬老人身患了重病,為了自己能夠多活兩年,想要兒子賣房子為自己續命,可兒子卻並不同意。
事情是這樣的,張爺爺(化名)和老伴在年輕的時候只有一個孩子,老兩口將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孩子身上,給孩子拉扯大。
後來,老伴去世之後張爺爺也一直自己生活,到了晚年的時候,由於年輕的時候積勞成疾,上了年紀的時候一些病也開始顯現了出來。
為了給父親治病,兒子也幾乎將積蓄都掏空了,
可是父親的病一直也不見好,住了幾個月院兒子也逐漸承擔不起巨額的花銷。
後來,醫生也知道了家庭的情況,就和兒子說:
如果現在給老人做手術,成功的幾率會稍微大一些,但也只有五六成的把握。
而孩子雖然很想救父親,但是自己的積蓄已經不夠了,並且自己也已經成家立業,也得為自己的家庭考慮,所以就想放棄治療。
但是,父親知道之後卻並不想接受這種結果,開始質問兒子:養你這麼大,你為什麼不救我?
兒子內心也不好受,但也無能為力,心裡也十分煎熬,一邊是養育自己的父母,另一邊是自己的家庭,真的很難割捨。
而當很多網友看到之後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:
·未經他人苦,不勸他人善,人家這麼做一定是有自己的打算的,哪有孩子不想救自己的父母的呢?他也要養活家庭,他也有自己的孩子,也要為家庭考慮啊。
·這樣的兒子養活他幹嘛?父母年輕的時候累死累活給他拉扯大,長大了之後不僅不回報父母,反而見死不救,真的不配為人子。
·我老了之後要是生了什麼病,那肯定自己走的遠遠的,不拖累自己的孩子,現在的日子太苦了,不想我的孩子將來也這麼苦。
·光是聽了這個故事就已經覺得很壓抑了,如果要是我親身經歷的話,那我也會無法選擇,手心手背都是肉,只有握起拳頭的時候才能保護手心,都是親人,誰是手心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