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霞的五個孩子:老大秀秀 老二冬冬 老三彎彎 老四珮珮 老五彬彬
幸福一家人:秋霞和丈夫阿明以及五個孩子
秋霞原本有個幸福的家庭,雖不富裕但夫妻倆勤勞肯干,日子過得也是甜蜜溫馨。但一場突如其來的交通事故奪走了丈夫阿明的生命。勤勞善良的秋霞決心擔起這個家,用自己柔弱的肩膀給5個孩子撐起一片天空。
可是命運又再次和她開了一個玩笑,醫生告訴她,她經常胃疼的原因是因為胃里長了腫瘤,生命留給她的時間不多了。
婆家已經沒有什麼親人,娘家的老父親年事已高,親哥哥是海員常年不在家。為了讓孩子們有一個穩定的成長教育環境,秋霞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——通過報紙求助于社會,公開為孩子們重新尋找一個家。
秋霞的求助,立刻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,大家紛紛捐錢捐物,還有熱心人來信表示愿意收養秋霞的兒女們。 秋霞感動之余,在眾多讀者來信中,根據5個孩子不同的特點,認真篩選了五個家庭,打算把孩子們送給他們撫養。
1983年台灣電視劇《星星知我心》就是一個圍繞母親和孩子,孩子和養父母之間展開的感人故事……
故事感人,但強加劇情,有成有敗。
該劇播出第一集之后,因為劇情樸實無華、真實感人立刻就受到觀眾們的好評,掀起收視熱潮。觀眾們紛紛打電話或者寫信到電視台表示,希望能讓女主角秋霞媽媽康復,不愿看到她最后被病魔奪去生命。
這可使導演林福地和編劇何曉鐘犯了難,不過他們再三考慮之下,還是決定「順應民意」。雖然「救活」是不可能,但他們決定把原本20幾集的劇情擴充成40集,讓原本應該第7集就去世的女主角秋霞活到第31集。
為了實現這一切,劇情只有注水。其實添加秋霞和丈夫阿明的戀愛史,給一些無關緊要的角色加戲,倒也無傷大雅。
甚至有一些注水,是觀眾非常歡迎的:比如在秋霞把孩子們都送走以后,編劇以給父親阿明上墳、給彬彬過生日等理由,讓孩子們重聚;還有多次讓秋霞輪流拜訪五個家庭。這些兄弟姐妹之間、母子之間的互動,是觀眾非常愿意觀看的。
為了給孩子們留下美好回憶,秋霞強忍病痛,精心打扮出席彬彬生日會
葉家借著給彬彬辦生日會,讓孩子們和媽媽相聚,場面感人
除了添加劇情,注水還有一個重要的手法就是添加角色。角色有反有正,《星》劇里添加的是一個反面角色,這個角色可以說是全劇最大的敗筆。
空降表弟,麻煩制造機,幼稚情節有辱智商。
阿明的表弟馬小龍,麻煩制造機
編劇讓女主秋霞的老公阿明,多了一個表弟—馬小龍,這個角色幾乎是空降的,是一個和女主勉強算親戚,十幾年未見,忽然就冒出來的一個小混混。
他給女主秋霞制造的主要麻煩有:
(1)騙錢,跑到收養彬彬的台南葉家,謊稱秋霞需要錢贖回房子,一下子騙走15萬
(2)偷錢,跑到收養秀秀的台北梁家,破窗而入,恰巧就在枕頭底下找到梁奶奶藏的5萬塊
(3)綁架,跑到收養珮珮的竹山劉家,把珮珮帶走藏起來
(4)冒充,跑到秋霞的好友胖叔叔李金旺家里,正好門沒鎖,他就大搖大擺走進去冒充起房主,從打算租房者朱太太那里騙走了定金和半年房租
劇中人也是奇怪,只要遇到馬小龍,智商立刻下線,任由這個小混混輕而易舉地完成各種惡行。
女主秋霞更是百忍成鋼,「報警懲惡,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」是完全不存在的,永遠含淚默默為馬小龍收拾各種爛攤子,不管有沒有說服力,合不合邏輯,反正追求的就是一個以德服人。
終于在觀眾的一片惋惜聲中女主秋霞去世了,作惡多端的馬小龍也就此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,不用任何人動手,自己良心發現,自首下線了。
看似一切塵埃落定,但《星》劇馬上迎來了自身最大的硬傷—爛尾。
結局反轉,觀眾莫名其妙。
「父母之愛子女 ,則為之計深遠」。母親秋霞為了子女們的前途著想,花了30集精心篩選收養家庭,將兒女們一個個送出去,并且幫助孩子們和養父母們建立起感情依賴。
但大女兒秀秀只用了一集,一個動作,一句話,就把4個弟弟妹妹全部又要了回來。
秀秀給養父母們下跪,她說:「家是不可以被拆散的」,這句話貌似也挺有道理。
但這樣的結局不知道母親秋霞的棺材板還壓得住壓不住?養父母們的傷心和難掩的失落,讓追劇的我們看了也忍不住難過,追了40集一切又回到原點?!是結局爛尾?還是另有高深之處?
很快這個問題在第二年拍攝的續集《星星的故鄉》里有了答案。
原來秀秀將弟弟妹妹接回家后,白天上學,晚上學著父親的樣子去夜市擺攤賣水果。冬冬和彎彎也是白天上學,晚上一個去擦皮鞋,一個去賣獎券。年僅六歲的珮珮留在家里照顧三歲的彬彬。
他們在養父母家里本來都有很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,周愛娜甚至還要送養女彎彎出國念書,小彬彬更是葉家全家的掌上明珠。
現在孩子們回到自己家,現實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樣,別說學習就連基本的休息也無法保障。秀秀終于認識到自己錯了,媽媽當初的決定是對的。她問弟弟妹妹愿不愿意回到新爸爸媽媽身邊,四個孩子異口同聲喊「愿意!」。
續集一開始,秀秀認識到自己錯了,問大家愿不愿意回新家
這一瞬間算是給《星星知我心》的爛尾送了一個實錘。
瑕不掩瑜,人間自有真情在。
但是話說回來,不論是注水、還是爛尾,這些都無法撼動《星星知我心》作為經典的江湖地位。這是一部描寫親情,人情,感人肺腑賺人熱淚的家庭倫理劇。當年紅極一時,最高收視率達到60%,是台灣電視史上最具影響力的電視連續劇之一。
該劇的巨大成功,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是因為真實,它的真實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:
當時很大一部分台劇都是在室內攝影棚里拍攝的,所以背景都非常假,有時候用力關門,墻都會跟著搖晃。但《星》劇完全不同,它的背景幾乎全部是實景拍攝,像彬彬家的豪宅、彎彎家的高級公寓、冬冬家的紙傘工廠和珮珮家的養鴨農場等。
尤其是位于美濃的紙傘工廠,原本就是一個不為人知的小作坊,當年《星》劇熱播之后,竟然成了有名的旅游景點。
實景拍攝費時費力,但它的好處也是不言而喻的。那就是觀眾視覺體驗好、代入感更強。即使現在重溫,看看三十多年前的不同階層人士的居住環境和室內裝潢,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。
《星》劇里沒有大牌明星,女主角吳靜嫻本職是歌手,從來沒有演過戲,其他主要演員基本上也都是綠葉演員出身。因為觀眾對他們沒有固有印象,所以他們的表演看起來更真實自然,甚至有時候讓觀眾感覺不是在看電視劇,倒像是在看一部紀錄片。
歌手出身的女主角:吳靜嫻
該片的導演林福地對于演員是否適合角色,要求也是十分嚴格。當時女主角古秋霞的扮演者,基本已經鎖定在資深演員陳莎莉和歸亞蕾之間,但林福地導演總是覺得她們身上缺少點兒什麼。他告訴電視台的工作人員,自己在香港的一間歌廳里見過一位台灣女歌手,她唱歌時面部愁苦的表情和全身散發的賢淑氣質,才是自己要尋找的「古秋霞」,可惜自己并不知道她的名字。
于是工作人員把台灣女歌手的名單都找來,一個一個念給林導演聽,才最終確定歌手的名字叫吳靜嫻。
該劇的小演員們也十分出色,尤其是飾演小彬彬的溫兆宇,雖然當年只有三歲,演哭戲等復雜的情感戲卻是駕輕就熟。
新爸爸兇彬彬,嫌他玩玩具太吵,彬彬滿臉委屈惹人憐愛
所以說嚴格按照角色挑選演員,做到演員真實,是該劇成功的第二個原因。
《星星知我心》是一個講述親情的故事,它的開篇引言是這樣說的:「誰無父母?誰無子女?每個人,都被父母愛過;每個人,也都無條件地,把愛給予自己的子女。 」
的確親情是我們每個人從呱呱落地開始就接觸的人世間最初的真情。我們得到親情,也付出親情,親情讓我們的生命變得有意義、有價值、有尊嚴。
劇中每一位演員都是用真情實感去演繹親情的,共通的情感像一把鑰匙,能打開觀眾的內心,引起強烈的共鳴。所以說真實的情感,是該劇成功的第三個原因。
結語:
劇中令人感動的不只是母親秋霞對五個子女那種「春蠶到死絲方盡,蠟炬成灰淚始干」式的深切母愛,還有養父母們對孩子們「只求付出,不計回報」的無私大愛。
仔細想來,這五個家庭其實并不是非要收養孩子不可。比如梁爺爺梁奶奶自己有兒有女;彭家即使沒有兒子,將來在女兒素芊生的孩子當中,挑一個改姓彭,同樣可以延續香火。
這些收養家庭的收養行為比起「利己」,更多的是「助人」。他們自己的生活有余力,愿意把這個力量拿出來,幫助秋霞一家。
種善因得善果,好人有好報。在續集里我們可以看到,養父母們的辛苦付出沒有白費,這五個孩子都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,并且像孝順親生父母一樣孝敬他們的養父母。
《星星知我心》表面上講的是「幼吾幼以及人之幼」的親子之情,實際內核是「幫助他人,奉獻社會」的無私大愛。好的作品都是有生命力的,正是這種內在的火熱生命力,讓這部作品即使略有瑕疵,也能跨越時代,不斷感動和溫暖觀眾的心。
這部電視劇也同時告訴我們:不要忘了那些曾經給予我們幫助的人,要記得感恩;當我們有能力的時候,也要盡量多去幫助他人。正如那首老歌《愛的奉獻》里唱的:「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,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」。
秋霞和五個可愛的兒女
五位童星和扮演他們成年后的演員們在一起